我用寫的 你呢

寫那些不是太重要的
不足以成參考的
但是足幫助自己的
能幫到除了自己的之外
就是謝天謝地的幸運了

咖啡 生活 生氣 旅行 寫這些
Facebook|Ju Hsuan Polly Chiu

2012年4月30日

菜市場般的自在@Montreal


這是在Montreal舊城區的一家小店,名字是Olive et Gourmando,不賣晚餐,就只賣早餐跟午餐。我那天大約早上不到九點,去吃了早餐。進到店裡,就感受到整家店吵鬧、歡樂、放鬆的那種氣息。有人幫你帶位,之後給你一張白紙,問你有沒有來過,說拿著白紙,到前面那裏看那些scone什麼的,會有人幫你點餐。放眼望去,整家店的菜單就在各處-黑板(前後左右的牆面)、眼前的陳列、還有隔壁桌客人桌上的餐點。整家店,給人的感覺非常「活」,店員很多,5個以上,但是都各自有自己穿衣服的舒適風格。當我和朋友站在一排無法下定決定的scone眼前,有人招呼我們,像我們拿走了我們手上那張白紙,然後開始在我們白紙上寫下我們要的餐點,這個同時,我們是在排隊,但也不真的在排隊,就是一種「站著點餐,隨處看看」的感覺。到這個時候,我心裡很多感受。



這裡是蒙特婁,空氣中的一切,都是法文,其實很多,我都不聽不懂、看不懂。可是我卻覺得很舒服,很熟悉。在我坐回位置,我發現,是台灣的菜市場,是台灣的海產店。不知道,大家對海產店的印象是什麼,我非常非常喜歡海產店,那種,門口會有透明大魚缸,有魚在裡面游,然後會可以推開的那種玻璃櫃冰箱,裡面放好切片的魚,然後菜單一條一條掛在比較高的地方,往往,很多真正好吃的,都不在菜單裡。有一次,我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和阿公、阿嬤,到台東成功的一家「澎湖海產」吃他的炒麵!這家炒麵是超級好吃的!我阿嬤是總鋪師(可以一個人辦出10幾桌辦桌的那種角色),在那裡時,我爸說,妳快去門口(就是很多魚缸那裏)看阿嬤怎麼點餐,阿嬤就指著在游的魚,說這是什麼魚,店家就用我聽不懂的台語解釋這種海魚就像哪種海魚,阿嬤就說,那就這隻,把牠的頭煮薑的那種魚湯,然後哪裡切片怎麼煮,那裏切片怎麼煮。非常專業!但是這種點菜,就是,一種很自在。還有台灣的豆漿油條店以及切仔麵店,熱熱鬧鬧的,總是有人知道你要吃什麼,妳往往找不到菜單,不然就是菜單都在牆上油膩膩,或者你本來就不需要菜單阿。
呵,想到這些,我就覺得很趣味,剛到這裡,很多店,我都不知道要怎麼點餐,可是這裡的人都不用看菜單,不是嘛?妳在台灣,去豆漿油條店,他沒賣蛋餅包飯糰,不是很怪嗎。去海產店沒有清蒸魚跟三杯小卷不是很怪嗎。而在國外的我們,就不是在地人,可是可以到在地人生活方式的地方,像融入他們生活般的偷偷潛入,真是旅行最快樂的滋味了。
坐在座位上,我感受到很多聲音在店裡此起彼落,咖啡機、磨豆機、廚房、員工彼此聲音、餐點好的叮一聲、各桌客人(情侶、朋友、老夫妻、全家人、小孩)各式各樣的聲音,形成的熱鬧,就是一種很放鬆的早晨。但是,餐點一點都不馬虎,在scone跟可頌裡,我都吃到好牛油跟好麵粉的真誠,還有自己烤製Granola,超級現榨的柳橙汁,乾乾淨淨,舒舒服服的木製餐碗容器,太多了,很多細節的考慮,就是台灣路邊攤沒有的,但是加上這些「全面性」的顧及,就是法式生活的態度,我猜想著。台灣近幾年,開始「模仿」一些國外的brunch,還有那些類西餐廳,以前在台灣,很嚮往去那些地方,但是現在在這裡生活一陣子,覺得,都遜掉了。不管是餐點還是生活態度,我們都只是在模仿,根本就不知道,那些食材到底是怎麼樣一回事,那種生活態度是人家國家怎麼演變過來的。而台灣自己的飲食生活態度呢?就是菜市場跟夜市還有路邊攤阿。那些讓我們自在的地方,就是我們真真實實的生活,那些地方才是我們要認真去思考,如何提昇,如何發揚光大的。不是只是去模仿他人,應該了解他人,更了解自己,以不改變自己本質,但是絕對提昇,全面性的去改。
妳去買鹽酥雞,需要菜單嗎?甜不辣、四季豆、青椒、板豆腐、台灣啤酒。
法國人的自在、美國人的自在、加拿大人的自在,你的自在在那裏?



這是在台東市和平街,離台東市海濱公園散步只要五分鐘,我四阿姨、四姨丈傳承我阿嬤手藝的麵攤,50年來,都沒有菜單,我就是要腰內肉還有逼麵,乾的不要豆芽菜,我媽媽要很燙很燙湯的米苔目,加辣又加醋。你呢?

這些那麼簡單的,就是我們的生活寫照,為什麼我們不驕傲這些,而要崇尚那些,那些國外的,不是拿來崇拜,是拿來借鏡與學習。台南度小月做到的模樣,是有一半了,但是,文化的根,還要再紮的深點,故事也才能說的夠長。生意沒有永續,就沒有下一代了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